-
门源皇城乡干沙河烽火台遗址,位于皇城乡北山村村民焦文学家的夏、秋季草场,干沙河和永安河交汇处的三角台地上,东为宁张公路,北面为鸡冠山,西邻西山,南为永安河。烽火台夯土筑成,长9.5米,宽7.3米,坡面1.5米,烽火台已完全坍塌,只见基座土堆,基座土堆平面呈长方形,没有生长牧草,基座痕迹明显,目前保存状况差,j几乎看不清。
GanshaRiverBeaconTowerSiteinHu
|
门源皇城乡干沙河烽火台遗 |
 |
GanshaRiverBeaconTowerSiteinHu |
|
-
贵德县尕让古城遗址(尕让城址),位于海南州贵德县尕让乡查曲晶村尕让粮站西150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20米,东西宽 102米。城墙夯士筑,高7米,墓宽10米,夯土层厚 0.9~0.12 米。东西两墙各有四个马面,南北有三个,马面底宽17米,顶宽6米。东西两墙破坏严重。每个马面之间相距45米,在东南角和西北角城墙有开过南门和北门的痕迹。据文献记载,古城为汉代归义城,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于归义城,史书记载。《后汉书·西羌传》记载,东汉(公元25-220年)初期,原居青海湟中的烧当羌首领滇良击败先零羌,夺取大小榆谷(今贵德黄河南部),滇良卒后,其子滇吾,孙迷吾、号吾、曾孙迷唐相继与汉朝为患。于是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秋,朝廷派中郎将窦固、捕虏将军马武等击破滇吾。次年,滇吾来降,护羌校尉窦林上奏为大豪,承制封为“归义侯”,加号“汉大都尉”。到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迷吾与弟号吾率部反汉,号吾先轻入陇西郡,被郡督烽椽李章活捉,解送至郡,号吾曰:“独杀我,无损于羌,诚得生归,必悉罢兵,不复犯塞。”于是陇西郡太守张纠权宜放归,羌即解散,各归故地。
RuinsofGarangAncientCity(Guiyi
|
贵德县尕让古城(归义城) |
 |
RuinsofGarangAncientCity(Guiyi |
|
-
贵德县亦扎石古城,位于海南州贵德县尕让乡亦杂石村西北头。据清乾隆《西宁府新志》(卷九)记载,清乾隆四年 (1739年)修筑,次年竣工。平面呈正方形,边长 117 米。城墙夯筑,残高 5米,基宽 4.6 米,夯土层厚 0.12 米。设南北二门。古城内有关帝庙。
YizhashiAncientCity,GuideCount
|
贵德县亦扎石古城 |
 |
YizhashiAncientCity,GuideCount |
|
-
贵德县毕家寺古城,位于海南州贵德县城西南2公里处的大史家村大庄村以东。藏语“毕家扎仓”,亦称“庆善寺”,为格鲁派寺院。据考证清世祖顺治8年(公元1651年)创建,相传毕家寺古城是元末为遏止反判而所修建,其寺院曾跟清庭的皇亲贵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寺院中曾珍藏着朝庭所赏赐的手谕、印章,大门顶端所悬挂的“龙佛垂慈”四字匾牌等宝物。又传:“先有毕家寺(城),后有贵德城”的民间传说,明时未筑贵德城就先有毕家寺城堡。
毕家寺由历代的活佛所主持管理,于1957年(火鸡年)圆寂的毕家寺罗藏格登夏主嘉措传说是第十八世毕家活佛。毕家寺古城坐北朝南,东西有河沟清泉,方圆几里有庄园林田,往北几里处有清澈见底的黄河,风景秀丽。1958年寺院拆毁,现已恢复重建,现有僧侣20人,其中包括寺主活佛。
AncientCityofBijiasiinGuideCou
|
贵德县毕家寺古城 |
 |
AncientCityofBijiasiinGuideCou |
|
-
贵德县下刘屯古城遗址,位于海南州贵德县河西乡下刘屯三社村内。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描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 米。城墙夯土筑,基宽4米,夯土层厚0.1-0.2米。门向不清。”
2023/8/10,拍摄时,只拍到了一土墩,类似烽火台,当地村民讲,解放初期,整个城廓比较完整,现在只剩这一土墩。
XialiutunAncientCitySiteinGuid
|
贵德县下刘屯古城遗址 |
 |
XialiutunAncientCitySiteinGuid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