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影像
首 页
Home
人物
character
民俗
folk custom
服饰
Clothes & Accessories
建筑
Architecture
风光
Scenery
动物
Animal
植物
Plants
特产
Special products
纪实
Documentary
艺术
Art
专题
special
旧照
Old Photos
收藏
Collection
摄影家
photographer
视频
Video
  相册分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相册展示 > 建筑 Architecture
  • 黑石头寺(四)牙河台土墩湾烽火台
    黑石头寺(四)牙河台土墩湾烽火台,位于海北州门源县青石嘴镇黑石头村南面农田中间,与黑石头村三个古堡应该有直接联系。2022年2月24日拍摄。
    HeishitouSiyahetaitudunBaybeac
黑石头寺(四)牙河台土墩
HeishitouSiyahetaitudunBaybeac
  • 西宁市大通县新城堡
    西宁市大通县新城堡,据明长城调研描述:“位于大通县桥头镇新城乡新城村内。新城地处北川河二级阶地。新城西约0.8 千米为上关烽火台,西北距上关长城3段1.83千米,北距下庙沟长城1段墙体2千米。该堡仅残存北墙,故平面格局等均不详。堡墙系分段夯筑,版长3.1米,夯层厚0.14~0.16米。北墙长165米,底宽5、顶宽2~2.5、高11米。墙体外侧残存一座马面,底部长8、宽6米,伸出墙外7米;顶部长6、宽4.5米。新城整体保存程度差。现存北墙,残存墙体及马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坍塌与裂缝。损毁原因以人为因素的破坏为主,该城位于新城村内,村民因修建道路、住宅等,取土挖毁墙体;20世纪 50年代修建宁大铁路,铁路轨道占压了新城堡的西墙及南、北部分城墙,破坏了其整体布局,造成大部分城墙消失。自然因素同于上述庙沟堡。据记载∶"永安城 北去府治七十里。···南距旧日城五里, 人谓之新城。明时移今驻扎游击一员. 千把总各一员。"(1〕这里的"府"指当时的西宁府城,也就是明代西宁卫城,在今西宁市城中区,从该区至新城 35千米,里距与记载基本吻合,而且城池的名称迄今仍然沿用明代的旧称,故此城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2022年3月8日拍摄。
    Xinchengcastle,DatongDistrict,
西宁市大通县新城堡
Xinchengcastle,DatongDistrict,
  • 大通县新城乡娘娘山烽火台
    西宁市大通县新城乡娘娘山烽火台,位于娘娘山山梁上,始建于16世纪中叶的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是为抵御西海蒙古部落侵袭西宁而建的军事防御工事。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动工。2022年3月8日拍摄。
    Niangniangmountainbeacontower,
大通县新城乡娘娘山烽火台
Niangniangmountainbeacontower,
  • 西宁市大通县娘娘山段明长城
    西宁市大通县娘娘山段明长城,位于新城乡娘娘山,此段明长城在青海境内比较完整,龙阔线条清晰,烽火台、敌台等设施较完整。2022年3月8日拍摄。
    MingGreatWall,Niangniangmounta
西宁市大通县娘娘山段明长
MingGreatWall,Niangniangmounta
  • 西宁市大通县娘娘庙
    西宁市大通县娘娘庙,位于大通县桥头镇西侧新城乡,距县城5公里,塌庙台,娘娘山半山腰,距山门约3公里。娘娘山又名金娥山,属于西宁市大通区新城乡。公元609年隋炀帝率文武百官和各种服役人员约十万之众,巡游河右(河西的别称)亲征吐谷浑。炀帝胞妹乐平公主随行,殂于金娥山,后建成圣姥庙。因圣姥俗称娘娘,故金娥山又叫娘娘山。2022年3月8日拍摄。
    NiangniangTemple,DatongDistric
西宁市大通县娘娘庙
NiangniangTemple,DatongDistric
  • 西宁市大通县新城乡上关烽火台
    上关烽火台,据青海省明长城调查描述:“位于西宁市大通县新城乡上关村西的墩墩山山顶。烽火台地势高耸、视野开阔。周边山丘现多已退耕还林还草,密集生长有冰草、蒿草等草本植物。山丘较为平缓的地带开垦为农田,种植农作物。山丘下西侧为下庙沟村。该烽火台东边约1.5千米是新城乡上关村,越过上关村是大通县桥头电厂厂区;南临放马沟烽火台约0.21千米;北面与下庙沟长城1段相距约1.5千米;与庙沟山城相距约0.8千米;北与下庙沟烽火台相距1.4千米。烽火台由台体、围墙、壕沟组成。台体整体为覆斗形,由底向上逐渐收分1~1.9米。剖面呈梯形。台体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14~0.16米。台体高6米;底部略呈不规则形,东壁长7、南壁长8.5、西壁长7.5、北壁长7.8米;顶部由于坍塌严重,略呈不规则形,东壁长5、南壁长6.2、西壁长5.2、北壁长6米(图一○一)。围墙∶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4~0.16 米。东墙长21米,南墙坍塌仅可看出基本走向,西墙长6.9 米,北墙长14米,底宽1.2、顶宽0.1~0.5、残高0.2~1.2米。西墙与烽火台的西壁相连。壕沟∶位于烽火台东侧约11米处,壕沟内高外低,壕沟长 23、口宽11、底宽6~8、内侧深3、外侧深 2.2~3米,未发现土垄。台体南、北、西三面山势陡峭,不易攀爬。台体东侧山脊地势平缓,易于攀登,故在此开挖壕沟增强防御。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台体顶部呈斜坡状,东南高西北低,顶部中央向东偏移1米处埋有地质三角点的水泥桩,还竖有旗杆、经幡等物。由于此地区属于冰雹多发地区,为了有效防止冰雹灾害,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烽火台上架设打冰雹的火炮,破坏了烽火台体顶部结构。东壁中部挖有洞窟,洞窟宽3.4、高2.3、进深2米,洞内供有香烛及祭品,距离东壁约1.5米处立有俄博,俄博略呈方形,边长约1.2米(彩图一五三);南壁中部挖有洞窟,洞窟宽4.3、高2~3.1、进深2.6米,洞内插满了香烛;西壁中部有居住的窑洞,现已废弃;北壁顶端有踩踏形成的缺口,底有一条登台斜径。此外,烽火台的围墙、壕沟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损毁原因以人为因素为主,表现为顶部立有水泥桩、旗杆、经幡等。 此烽火台位于北川河烽燧线北端,北与下庙沟长城1段相望,南连放马沟烽火台。”2022年3月8日拍摄。
    XinchengruralShangguanbeaconto
西宁市大通县新城乡上关烽
XinchengruralShangguanbeaconto
  • 西宁市大通县桥头镇庙沟堡
    西宁市大通县庙沟堡,据青海省明长城调查描述:“位于大通县桥头镇下庙沟村村南约0.05千米的山坡上。庙沟堡所处区域为黄土丘陵区。庙沟堡内外全为耕地,种植有春小麦等农作物。庙沟堡东面是(西)宁大(通)铁路和桥头镇至上庙村的乡间公路。过小石山是宁张公路,隔北川河为宁大高速公路。向北 0.8千米处是庙沟河。堡的南侧为下庙沟村三社。北侧约0.8千米为下庙沟长城1段。该堡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61、南北宽 48 米,墙体残断。周长 218米,面积2928平方米。堡门位置不详。东南角及西南角有角楼。堡内相关设施无存。堡墙系在自然堆积的黄褐土山坡基础上找平、就地取土,以黄褐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2~0.14米。墙体夯土在下部1米左右使用黄褐色土夹杂灰褐色土夯筑而成,夯土层内夹杂泥质灰陶片、红陶片等青铜时代文化陶片,而上部均为黄褐色土,夯土较为纯净。堡墙损毁严重,仅存东墙和南墙局部,东墙长 48、南墙残长31.2米,墙体底宽1.4、顶宽0.3~0.8、高6~6.5米。角楼∶2座。东南角楼,高5.3米,底部长3、宽3米,顶部长2.8、宽2.2米。顶有垛墙的残痕,残存垛墙高0.2~0.5、宽0.5米,靠近角楼顶部的夯土层中有直径1~2厘米的杨树枝。西南角楼,坍塌为土堆,形制不清。 整体保存程度较差。仅存东墙和南墙,残存墙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裂缝,西南角楼亦坍塌损毁。损毁原因以人为因素的破坏为主,表现为当地村民取土垫圈、扩建住宅、踩踏等。堡内为农田,长期耕作、平整土地、农田浇灌,造成了墙基暴露、基础不稳、裂缝较多。自然因素次之,主要表现为风雨侵蚀、自然坍塌等。 庙沟堡在《西宁卫志》、《西宁志》、《西宁府新志》等文献中均有记载,《西宁卫志》记载∶"北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又有庙沟山城。"(3〕原注标明为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增筑。《西宁志》亦记载∶"庙沟山城 城北八十里。"(4〕这里的"城"指当时的西宁卫城,庙沟堡置西宁之北,两者里距与记载基本吻合,故推测庙沟堡即"庙沟山城",该堡始建于明代,清代沿用。2022年 3月8日拍摄。
    Miaogoubu,Qiaotoutown,DatongDi
西宁市大通县桥头镇庙沟堡
Miaogoubu,Qiaotoutown,DatongDi
  • 湟中区土门关乡坝沟门村烽火台
    湟中区土门关乡坝沟门村烽火台,位于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坝沟门村西面山梁上,有四座类似烽火台遗址。与徐家寨烽火台对望。2022年3月15日拍摄。
    Beacontower,bagoumenvillage,tu
湟中区土门关乡坝沟门村烽
Beacontower,bagoumenvillage,tu
  • 湟中区鲁萨尔镇徐家寨会龙山龙福观
    湟中区鲁萨尔镇徐家寨会龙山龙福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有诵经祈福、正一道士传度授箓、拜斗消灾、怀古祭祖、舍散济孤等、是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宗旨,传递“忠、孝、仁、信、节、义、廉、勇”的传统美德。会龙山雷祖庙会全年共有十次祭祀活动。分别为:正月初九“玉皇诞辰”;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农历三月三“西王母圣诞”;农历四月八“财神会”;农历五月十八“城隍会”;六月二十二“雷祖会”;农历七月十三“地藏王菩萨诞”;农历八月下旬“谢将”(意为保佑庄稼,防止自然灾害如暴雨等);农历九月初十“斗母诞”;农历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诞辰”。最为隆重的是农历六月二十二举办的“雷祖会”为期四天(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2022年3月15日拍摄。
    XujiazhaiHuilongmountainlongfu
湟中区鲁萨尔镇徐家寨会龙
XujiazhaiHuilongmountainlongfu
  • 湟中区鲁沙尔镇徐家堡烽火台
    湟中区鲁沙尔镇徐家堡烽火台,据青海省明长城调查描述:“位于湟中区鲁沙尔镇徐家村南1.5千米处的山梁高台上。该山体呈南北走向,东缓西陡,山梁东侧为坝沟,西侧为东沟台。台体西距徐(家寨)马(家滩)公路1.5千米,西北距塔尔寺旅游专线1.64千米、南川河2.3千米、西(宁)塔(尔寺)高速路2.78千米台体周围荒草杂生。台体北距徐家寨堡1.65千米该烽火台整体呈覆斗形,由底部向上收分0.55~0.8米,剖面呈梯形,台体系在自然基础上就地取材,用黄土夯筑而成,土质细腻,夯层清晰,厚0.11~0.15米夯层中夹有杨树枝,现大部分已朽,仅剩小孔台体残高4米底部平面长方形,南北长4.8、东西宽4.2米顶部平面亦呈长方形,南北长3.2、东西宽3米(图一三)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台体周围被整体下切1~2米。东壁表面有霉斑,片状剥离现象较为严重南壁表层脱落严重,中部从顶部向下有条浅冲沟,上宽下窄,长1.米西壁局部坍塌,断面上夯层清晰北壁上部坍塌成口,上宽下窄,长有霉斑、冰草,人为爬痕迹明显壁下部表层脱落严重损毁原因主要为自然因素的破坏,人为因素次之,表现为裂纹、坍塌、雨蚀、片状剥离、霉斑生长、植物生长及切削基础人为爬等。该烽火台位于南川南侧的山梁之上,地势高耸,视野开阔,周围远近环境一览无余。烽火台北距徐家堡1.65千米,从其所处位置来分析,应是作为关堡报警的烽燧之一。”其位置可以看到周边十几座烽火台。2022年3月15日拍摄。
    Xujiabaobeacontower,lusharTown
湟中区鲁沙尔镇徐家堡烽火
Xujiabaobeacontower,lusharTown
  • 湟中区鲁沙尔镇徐家堡
    湟中区鲁沙尔镇徐家堡,位于徐家寨村,距县城东北7—8公里处,是一个汉族村子。古名伏羌堡 徐家堡堡址总寨镇徐家堡村,始建于明代,明代西宁卫所领寨堡之一。据1959年油印清顺治刻本《西宁府新志》第一册资料,约筑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夯筑墙,高约11米,基宽约3.5米,东开一门,有梵城城门北向。2022年3月15日拍摄时,再也找不到该堡任何遗址,所有堡墙被拆除,很是可惜。
    Xujiabao,ZongzhaiTown,Huangzho
湟中区鲁沙尔镇徐家堡
Xujiabao,ZongzhaiTown,Huangzho
  • 西宁市湟中区总寨堡古树
    西宁市湟中区总寨堡古树,一株旱柳直径约2米,位于总寨镇总寨堡总北村的一条小巷里,有五百多年的历史。2022年3月15日拍摄。
    Zongzhaibaoancienttree,Huangzh
西宁市湟中区总寨堡古树
Zongzhaibaoancienttree,Huangzh
总计 789 个记录,共 66 页,当前第 42 页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友情链接: 青林摄影(网易博客) | 藏地影像微信公众号 |
电话:13897162734 18997226648    邮 箱:815530929@qq.com
藏地影像版权所有      征图信息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