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影像
首 页
Home
人物
character
民俗
folk custom
服饰
Clothes & Accessories
建筑
Architecture
风光
Scenery
动物
Animal
植物
Plants
特产
Special products
纪实
Documentary
艺术
Art
专题
special
旧照
Old Photos
收藏
Collection
摄影家
photographer
视频
Video
  相册分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相册展示 > 建筑 Architecture
  • 民和县核桃庄里长塬烽火台
    里长塬烽火台,位于民和县核桃庄乡里长村嘴(咀)子社东300米台地上,古堡平面呈长方形,现存东、西,北三面残墙,夯士筑。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叙述:“东墙残长 115米,西墙残长95米,北墙残长102米,墙残高 1.5-2.5 米,夯土层厚 0.1米。地面未见文化遗物。”堡址周边现在是穆斯林陵墓。堡址北面角上是有一座烽火台。
    ChangyuanBeaconTowerinHetaoVil
民和县核桃庄里长塬烽火台
ChangyuanBeaconTowerinHetaoVil
  • 民和县李二堡镇李家上堡址与百年古树
    民和县李二堡镇李家上堡址与百年古树,位于民和县李二堡镇李家村西范家村南面,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与下堡相距约为800米。根据当地人描述:上堡略大于下堡,上堡东西长120米左右,南北长70米左右,堡墙高6米,墙基厚4米,顶部宽1米。李氏家族的大房三房均居住于上堡。历史上上堡南墙被洪水冲毁,如今只剩下北垣一排残墙和一颗高十米以上的百年老古树。 追溯历史,李二堡原为西宁李氏土司东伯府(府衙在今民和县川口镇)一门李瑁封地。据明史李英列传中有“招捕逃七百余户,置庄垦田。”
    LiJiashangFortressSiteandCente
民和县李二堡镇李家上堡址
LiJiashangFortressSiteandCente
  • 民和县李二堡镇李家下堡址
    民和县李二堡镇李家下堡址,位于民和县李二堡镇李家村东,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与上堡相距约为800米。根据当地人描述:上堡略大于下堡,下堡东西长120米左右,南北长60米左右,堡墙高6米,墙基厚4米,顶部宽1米。下堡由李氏家族的二房居住。解放前,下堡完整,堡门端顶有哨楼,现如今只剩下北垣残墙。 追溯历史,李二堡原为西宁李氏土司东伯府(府衙在今民和县川口镇)一门李瑁封地。据明史李英列传中有“招捕逃七百余户,置庄垦田”。
    LiFamilyLowerFortSiteinLiErbao
民和县李二堡镇李家下堡址
LiFamilyLowerFortSiteinLiErbao
  • 民和县核桃庄乡陈家堡址
    民和县核桃庄乡陈家堡址,位于民和县核桃庄乡陈家村西 200 米二级台地上,距西边李二堡下堡2.5公里,东边冶家堡子4公里。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描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5米,南北宽75米。墙夯筑,残高 0.5-3 米,基宽 5米,顶宽0.5米,夯士层厚 0.18-0.2 米。城门不详。”
    ChenjiapuSiteinHetaozhuangTown
民和县核桃庄乡陈家堡址
ChenjiapuSiteinHetaozhuangTown
  • 民和县核桃庄乡团庄堡子遗址
    民和县核桃庄乡团庄堡子遗址,位于核桃庄乡五方村团庄北,距东北冶家堡子300多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7米,南北宽 30米。墙夯筑,残高6米,基宽2米,顶宽 1米,夯土层厚0.1米。西北角现存马面一个。据当地住户讲,过去有上下两个堡。目前堡子处在村民房屋改造不断蚕食之中。
    TuanzhuangbaoziSiteinHetaozhua
民和县核桃庄乡团庄堡子遗
TuanzhuangbaoziSiteinHetaozhua
  • 民和县核桃庄乡冶家堡子遗址
    民和县核桃庄乡冶家堡子遗址,位于距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核桃庄乡西南2.25公里处堡子村。此次拍到了三处土城残墙。根据马忠、马小琴《青海冶土司评述》一文记载:“冶姓明清两朝青海土司中唯一的回族土司,在青海回族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他们在今青海民和米拉沟地区曾统治500多年,对当地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从明中期开始在米拉沟建筑冶家堡子及五方村建筑土司衙门,设立指挥府,与周边堡子建立统一的防御体系,如团庄堡子,原住民都是冶姓。几代土司保家卫国都功勋卓著。五方村清真寺是民和县最早的,十一世冶鼎时,清顺治二年(16455年)归附清朝,清廷认为冶士司“有捍卫之劳,无勃叛之事”,让其承袭西宁卫指挥佥事一职,赞称“李氏、祁氏、冶氏皆膺显爵而占忠勋”。并说“三姓族最繁衍代有名人,为其他土司所不及”。清王朝将冶土司排为青海东部19家土司中的第三位,表明冶土司在当时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较高政治影响,冶家堡子其地位自然也就不一般。
    YejiabaoziSiteinHetaozhuangTow
民和县核桃庄乡冶家堡子遗
YejiabaoziSiteinHetaozhuangTow
  • 民和县川口镇山城遗址
    民和川口山城遗址,位于民和县川口镇西南二级台地上,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描述:“始建于汉代,现存西城墙,残长 100 米,基宽8米,高2-5米。墙夯筑,夯土层厚 0.08-0. 12 米。据《水经注》、乾隆《西宇府新志×卷七)、民国二十年《甘肃通志稿》(卷三)等考证,疑为汉、晋时期的小晋兴故城。”山城峰火台也 位于山城村南,始建于明代。夯土筑成,平面呈方形,边长2.5米,残高 1.5 米,夯土层厚0.1米。
    ShanchengSiteinChuankouTown,Mi
民和县川口镇山城遗址
ShanchengSiteinChuankouTown,Mi
  • 贵德新街下清真寺
    新街下清真寺,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新街乡新街村二社,《青海清真寺概览》一书中描述:“始建于1940年,1986开放重建,占地面积1670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礼拜大殿5同200平方米,大殿依据中国吉代宫殿建筑样式而建,屋檐雕梁画栋,花章雕刻栩栩如生。大殿高大雄伟,内铺地毯,宽敞明亮,千净整治。土木结构的学房3间、教室4间、沐浴室5间、库房3间、伙房3间其220平方米。寺坊穆斯林80户 320人,遵奉中国伊斯兰教格迪目教派。改革开放以来历任阿訇有马文忠、马成海、马成云、马成吉等,历任寺管会主任有将玉德、何延福、韩生忠等。”
    GuideNewStreetLowerMosque
贵德新街下清真寺
GuideNewStreetLowerMosque
  • 海南州贵德琼毛寺
    贵德琼毛寺,全称琼毛雍仲彭措林寺,位于青海省贵德县河西镇南约十三公里外的瓦家村,属雍仲本教聚集的安多历史最久远的雍仲本教寺院。琼毛寺历史悠久,曾有三层阁楼式经堂,在文革中被毁,1983年开放重建。
    QiongmaoTempleinGuide,HainanPr
海南州贵德琼毛寺
QiongmaoTempleinGuide,HainanPr
  • 湟中苏尔吉村塔玛尔古城
    湟中苏尔吉村塔玛尔古城,位于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村塔玛尔山上。通过搜索网络得知始建于宋朝,当时以塔玛尔山城为中心其周边共有五座城堡,即塔玛尔山城、国寺营山城、石城、木场踏城和尕庄山城,当时的城主是尼玛丹津,俗称丹津王。丹津王撤兵时,毁坏了其它四座城,只留下了塔玛尔山城,让本村头人可以在乱世避难。城墙东西长60.60,南北46.60米,面积2823.96平方米,墙基宽6米,墙顶宽4米。总高度9米。
    HuangzhongSuerjiVillageTamarAn
湟中苏尔吉村塔玛尔古城
HuangzhongSuerjiVillageTamarAn
  • 苏尔吉宗喀巴母亲故居及佛堂
    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宗喀巴母亲故居及佛堂,也称苏尔吉佛堂、苏家佛堂,位于互助县城西北18公里处,在今共和镇北偏东5华里的苏尔吉村。据传宗喀巴大师母亲香萨阿切曾以该村苏家头人为义父,故该村苏姓家族自认为是大师“娘家人”。 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大师在西藏甘丹寺病逝后,苏家从西藏请回大师生前衣物、用品、经卷等物以及大师绘像,于本村修佛堂3间供奉。后由塔尔寺出资扩建宗喀巴大师佛堂。1958年前夕,当地群众将佛堂内供物、佛像移放尕主寺, 后来因火焚丢失。现仅存原有木楼佛堂,每逢农历初一日和十五日,当地信教群众仍常来此进香。
    Suerjizongkaba'sMother'sFormer
苏尔吉宗喀巴母亲故居及佛
Suerjizongkaba'sMother'sFormer
  • 湟中共和镇转嘴村嘎珠寺
    湟中共和镇转嘴村嘎珠寺(尕主寺),全称扎西隆保嘎珠尔寺,位于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东北转嘴村五龙山山凹里,五龙山北为石沟,南是麦刺沟,东为东大沟,西为寺湾沟。始建于宋代,“文革”时期,严重破坏。从1994年嘎珠寺重新正式开放。该寺兴盛时期,佛堂殿宇僧舍多达500余间,僧人700余名。
    GazhuTemple,ZhuanzuiVillage,Go
湟中共和镇转嘴村嘎珠寺
GazhuTemple,ZhuanzuiVillage,Go
总计 789 个记录,共 66 页,当前第 3 页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友情链接: 青林摄影(网易博客) | 藏地影像微信公众号 |
电话:13897162734 18997226648    邮 箱:815530929@qq.com
藏地影像版权所有      征图信息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