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影像
首 页
Home
人物
character
民俗
folk custom
服饰
Clothes & Accessories
建筑
Architecture
风光
Scenery
动物
Animal
植物
Plants
特产
Special products
纪实
Documentary
艺术
Art
专题
special
旧照
Old Photos
收藏
Collection
摄影家
photographer
视频
Video
  相册分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相册展示 > 建筑 Architecture
  • 互助县总寨村烽火台
    互助县总寨村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塘川镇总寨村东南0.2 千米的东山山梁顶部。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描述:“该烽火台位于沙塘川东侧南北向的山梁之上,地势高耸,视野开阔,周边远近情形尽收眼底。其东面为低缓的山丘,西面有(西)宁互(助)高速公路由此通过。烽火台周边多已修成梯田,种植有低矮的灌木。西南距水湾村烽火合5 千米。烽火台台体整体呈覆斗形,从底部向 顶部逐渐收分,因顶部坍塌,收分尺寸不详,平面略呈圆角方形,剖面呈梯形。台体是用黄士夯筑而成,夯层厚0.14 米。台体残高3.8米;底部略呈长方形,南北长7.6、东西宽6.8-7米;顶部形状不规则,南北长3.8、东西宽3.6米。 在台体西北96米山梁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有 5个圆形小士堆,推测为小燈,编号为 S1- S5号。 台体西北96 米处为 S1 号,底径2.3、项径1、残高1.7 米;S2号与S1号相距2 米,底径3.7、项径 1.1、残高1.6米;S3号与 S2相距6米,底径4.8、顶径1.4、残高1.3米;S4号与 S3 号相距6米,底径3.7、项径1、残高1.5米;S5号与 S4号相距9米,底径3.6、顶径1.3、残高1.4米。 该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台体顶部人为挖有一个径长2.2米的圆形浅坑,坑内有碎酒瓶等祭祀品,台体被当地村民利用改造为祭祀山神等的宗教场地。东壁顶部有宽0.1-0.3米的雨蚀凹槽及两条裂缝,裂缝贯穿台体;南壁有登台斜径,壁面坍塌较甚,坍塌堆土高1.6米,底部有铲削痕迹,周围挖有水平状育林坑;西壁壁面有霉斑,顶部冰草丛生,中部有人为削挖取士痕迹,形成台阶状,底部种植柠条,西北角形成登台斜径;北壁台体部分坍塌,壁面凹凸不平。损毁原因以自然因素的破坏为主,表现为自然坍塌、风丽侵蚀区植物生长;人为因素表现为在台体底部及周围挖育林坑,种植柠条。 《西宁志》记裁:“牧羊川教城东北四十-里,此处“城”指西宁卫城,而总寨村峰火台位于塘川镇总寨村东南,此处位于西宁卫城东北20千米,故从方向和里程数来分析,该烽火台即是文献中记载的牧羊川墩。 该烽火台位于沙塘川东侧的烽燈线上,北邻双树烽火台,南连水湾村烽火台,置于两者之问。”
    BeaconTowerinZongzhaiVillage,H
互助县总寨村烽火台
BeaconTowerinZongzhaiVillage,H
  • 互助县水湾村烽火台
    互助县水湾村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塘川镇水湾村西南面官岭山梁上。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描述:该“烽火台地处沙塘川(现在是塘川镇)西山比较低缓的山梁上,地势高耸,视野开阔。南距西宁市韵家口 5-6 千米,东北距总寨村烽火台 5千米。烽火台台体整体呈覆斗形,由底向上逐渐收分,因顶部坍塌,收分尺寸不详,平面呈长方形,剖面呈梯形。台体是用黄士夯筑而成,夯土中夹杂少量的红土颗粒,夯层厚 0.14 米,分布比较均匀。台体残高6米;底部略呈长方形,南北长5.4、东西宽3.4米;顶部因坍塌较甚,形制不规则,南北长1.4、东西宽1.2-1.4米)。 该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台体顶部坍塌较甚,已失原貌,西南角因踩踏形成登台斜径。东壁顶部局部坍塌,有一条统0.5-0.7米丽蚀沟槽及裂缝纵贯台体;南壁顶部有雨蚀凹槽,致壁面坍塌,西南角坍塌呈斜径,并因蹂踏形成登台斜径;西壁自上而下有两条裂缝,宽0.25 米,台体底部有不规则的风蚀痕迹,风蚀孔洞较多。损毁原因与拉卡村2号烽火台类同。”
    BeaconTowerinShuiwanVillage,Hu
互助县水湾村烽火台
BeaconTowerinShuiwanVillage,Hu
  • 互助上山城村烽火台
    互助上山城村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塘川镇上山城村西面第二级山头上。
    HuzhuShangshanchengVillageBeac
互助上山城村烽火台
HuzhuShangshanchengVillageBeac
  • 互助下山城村城址
    互助县下山城村城址,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塘川镇下山城村与上山城村东面交汇处,具体数据无法查询,目前古城内成为养殖场,古城东成为悬崖绝壁,有挖掘机修挖痕迹。距包家口堡址直线3.3公里。
    HuzhuXiashanCityVillageSite
互助下山城村城址
HuzhuXiashanCityVillageSite
  • 互助总堡古堡址
    互助总堡古堡址,位于海东市互助县西山乡总堡村西,始建于明代。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描述:“据1959 年油印清顺治刻本《西宁志》第一册记载。该城修建手明代晚期。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为 80米。墙夯土筑,高6米,基宽3米,夯层厚 0.15 米。开北门,门宽4.5米。”古堡西面和北面是沟壑绝壁。距山城古城遗址直线9.3公里,包家口堡址6公里。
    ThesiteofHuzhuGeneralCastle
互助总堡古堡址
ThesiteofHuzhuGeneralCastle
  • 互助蔡家堡堡址
    互助蔡家堡堡址,位于海东市互助县蔡家堡乡蔡家堡大庄。始建于明代。根据《中国地图文物集青海分册》中描述:“据 1959 年油印清顺治刻本《西宁志»记载,该城于明万历元年(1573 年)修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 88米,南北宽 48 米。城墙夯筑,墙高约 6米,基宽约 3.5米,夯土层厚 0.15 米。城内四角均有斜坡小路通往城墙之上,有马面6个。东向北角开一门,设瓮城,呈半椭圆形。”在我拍摄青海境内的古堡遗址中也是轮廓比较完整之一。
    HuzhuCaiFamilyCastleSite
互助蔡家堡堡址
HuzhuCaiFamilyCastleSite
  • 互助县包家口堡址
    互助县包家口堡址,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双树镇包家村口西北台地上,古堡北面是几十米高的沟壑悬崖,距山城古城遗址直线3.3公里,总堡堡址6公里。
    BaojiakouFortSiteinHuzhuCounty
互助县包家口堡址
BaojiakouFortSiteinHuzhuCounty
  • 互助县泥麻村段明长城与壕堑
    互助县泥麻村段明长城及壕堑,位于海东市互助县林川乡泥麻村境内。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描述:“互助县境内的明代长城是由东向西依次展开调查的,根据其类型、走向区保存状况的不同共分为21 段,从东向西依次为:龙王山长城1段、龙王山长城2段、水洞村擦堑1段、水洞村长城1段、水洞村壕堑2段、水洞村长城2段、水洞村擦堑了段、水洞村长城了段、水洞村长城4段、水洞村长城5 段、泥麻村长城1 段、泥麻村长城2段、马家庄长城1段、马家庄长城2 段、马家庄长城3段、马家庄长城4段、马家庄长城5段、直沟村长城、黑墩山长城、南门峽用门长城、平顶山长城。”
    MingGreatWallandTrenchinNimaVi
互助县泥麻村段明长城与壕
MingGreatWallandTrenchinNimaVi
  • 互助县水洞村段明长城与壕堑
    互助县水洞村段明长城与壕堑,位于海东市互助县林川乡水洞村境内。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描述:“互助县境内的明代长城是由东向西依次展开调查的,根据其类型、走向区保存状况的不同共分为21 段,从东向西依次为:龙王山长城1段、龙王山长城2段、水洞村擦堑1段、水洞村长城1段、水洞村壕堑2段、水洞村长城2段、水洞村擦堑了段、水洞村长城了段、水洞村长城4段、水洞村长城5 段、泥麻村长城1 段、泥麻村长城2段、马家庄长城1段、马家庄长城2 段、马家庄长城3段、马家庄长城4段、马家庄长城5段、直沟村长城、黑墩山长城、南门峽用门长城、平顶山长城。”
    MingGreatWallandTrenchinShuido
互助县水洞村段明长城与壕
MingGreatWallandTrenchinShuido
  • 西宁至互助高速路边徐家庄烽火台
    西宁至互助高速路边徐家庄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徐家庄村东面台地上。当地人城墩台、镇,宗教活动祭祀之地。其不再官方17座互助县烽火台名录中。
    XujiazhuangBeaconTowerontheRoa
西宁至互助高速路边徐家庄
XujiazhuangBeaconTowerontheRoa
  • 互助县直沟烽火台
    互助县直沟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上直沟村西北2千米的黑墩山山项上。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描述:“该烽火台位于黑墩山山顶,东南和西南分别有直沟和哇麻沟两条大沟从山顶直通到山下,山势陡峻。本座烽火台位于黑墩山长城山险内侧。该烽火台台体因自然坍塌较为严重,整体呈不规整的馒头形,平面略呈圆形,剖面近似三角形。台体以黄土夯筑而成,夹杂少量小石子。台体表面杂草从生,夯层不清晰。台体残高2.7米,径长 20.6 米。该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台体顶部挖有一个圆形坑,摆有祭品祭祀山神,被利用为宗教祭祀场地,俗称“俄博”;合体局部自然坍塌,台体周围有鼠洞。损毁原因有人为利用改造破坏台体及风雨侵蚀等。 根据文献记载:“隆庆六年 (1572 年)修完:…••又沙塘川、西石破、黄草墩起,插把硤山墩止,边墙、山崖共二千九百六十一丈。⋯”现今调查的直沟村烽火台当地村民称为黄草墩,所在的山湾称为黄草滩。故推测直沟村烽火台即是文献中记载的黄草墩。该烽火台位于黑墩山长城墙体东侧,故初步推测直沟村烽火台修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该烽火台地处黑墩山山顶,且紧靠墙体,视野开阔,从其所处位置分析,应为随墙烽火台,其功能和用途与敌台基本相同,平时起瞭望和警戒作用,战时迅速传递信息。”本次实地拍摄时,直沟村与哇麻村南面公里交汇处立有直沟烽火台石碑,与实际实际直沟烽火台相距直线距离约4.8公里。
    ZhigouBeaconTowerinHuzhuCounty
互助县直沟烽火台
ZhigouBeaconTowerinHuzhuCounty
  • 互助县白牙合烽火台(三合墩岭)
    互助县白牙合烽火台,也称三合墩岭,位于海东市互助县东山乡白牙合村北面山顶上,周边都是农田,比一般烽火台都要大很多,但其名单不再互助县17座明长城烽火台之列。
    BaiyaheBeaconTower(SanhedunRid
互助县白牙合烽火台(三合
BaiyaheBeaconTower(SanhedunRid
总计 789 个记录,共 66 页,当前第 16 页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友情链接: 青林摄影(网易博客) | 藏地影像微信公众号 |
电话:13897162734 18997226648    邮 箱:815530929@qq.com
藏地影像版权所有      征图信息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