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影像
首 页
Home
人物
character
民俗
folk custom
服饰
Clothes & Accessories
建筑
Architecture
风光
Scenery
动物
Animal
植物
Plants
特产
Special products
纪实
Documentary
艺术
Art
专题
special
旧照
Old Photos
收藏
Collection
摄影家
photographer
视频
Video
  相册分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相册展示 > 古迹
  • 平安区沙义岭烽火台
    平安区沙义岭烽火台,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叙述:“位于平安县洪水泉乡沙义岭村中。南侧紧临沙义岭村通往永固村的简易土路,南距沙义岭村小学0.02千米,北距台体0.2千米有一座高压线铁塔。台体的东、西、北三面紧邻农田。该烽火台北约3千米与北岭烽火台遥遥相望。烽火台整体呈覆斗形,由底部向上收分 2.4-3.2 米,剖面呈梯形。台体系用黄土夯筑,夯层清晰,夯层厚0.13-0.17米。台体高3.5米;底部略星不规则形,东壁长2.5、西壁长2.3、南壁长2.9、北壁长2.7米;顶部因坍塌而略呈不规则形,东壁长1.2、西壁长 0.9、南壁长0.6、北壁长1.3米。该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较差。台体顶部高低不平,四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裂缝、兩蚀冲痕;西南角有攀爬脚窝;南壁因修建道路被削挖。台体顶部及四周杂草丛生。损毀原因主要为自然因素的破坏,表现同于上述。”
    ShayilingBeaconTowerinPing'anD
平安区沙义岭烽火台
ShayilingBeaconTowerinPing'anD
  • 平安区糜子烽火台
    平安区糜子烽火台,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叙述:“位于平安县小峽镇糜子湾村南约0.5千米处的一个东西向的山粱之上。烽火台南北两侧是陡峭的山崖,南侧半山腰有一条进人糜子湾村的村庄道路。西侧约1.5千米是平安镇至洪水泉乡的乡镇公路。烽火台西距永安烽火台约4千米。烽火台整体呈覆斗形,由底部向上收分2-3.4米,剖面呈梯形。台体系用黄土夯筑,夯土层内夾杂少量的碎石块。夯层厚0.08-0.12 米。台体高2.3米;底部略呈长方形,东壁长2.9、南壁长2.9、西壁长2.6、北壁长2.6米;项部略呈不规则形,东壁长 1.4、西壁长2.2、南壁长1.9、北壁1.8 米。该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较差。台体四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裂缝、雨水冲痕。台体底部北侧和西侧紧临耕地,为平整、拓宽农田取士削挖北壁和西壁的台基,使台体高悬地表 1.4米;台体位于两座高压输电铁塔的中间,铁塔和高压线路的建设破坏了烽火台的整体风貌。损毁原因有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表现同上述。该烽火台位于交通要道南侧的山梁之上。烽火台东面山下即为平安镇至洪水泉乡的公路。”
    Ping'anDistrictMiziBeaconTower
平安区糜子烽火台
Ping'anDistrictMiziBeaconTower
  • 平安区北岭烽火台
    平安区北岭烽火台,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叙述:“位于平安区洪水泉乡北岭村村西约1千米的山丘上。烽火合所处的小山丘视野开阔,南0.05千米,是洪水泉乡通往石灰窑乡的简易公路,台体四周均为农田。南约3千米与沙义岭烽火台遥遥相望。烽火台整体呈覆斗形,由底部向上收分0.4-0.7米,剖面呈梯形。台体系用黄士夯筑,夯层清晰,夯层厚0.15-0.18米。台体高2.6米;底部咯星长方形,西壁长2、南壁长2.7、东壁长2.2、北壁长2.5米;顶部呈尖锥形,尺寸不详)。该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台体四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裂缝、雨蚀冲痕;东、西壁中部有一个径长 0.1-0.18 米的椭园形孔洞,横穿两壁。台体周围有破碎的灰砖,宽15、厚6.5厘米,长度不详。台体四周为农田,人们为拓宽耕地,削挖合体西壁。损毁原因同于上述永安烽火台。”
    BeilingBeaconTowerinPing'anDis
平安区北岭烽火台
BeilingBeaconTowerinPing'anDis
  • 平安区石家营烽火台
    平安区石家营烽火台,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记述:“位于平安县小峽镇石家营村南约0.5千米的台地上。烽火台坐落在湟水河南岸第二级阶地上,台地背靠石家营堡子岭,视野开阔,北1千米是109国道,1.5千米是兰(州)西(宁)高速公路;在109国道与兰(州)西(宁)高速公路之间,北距合体1.4千米处是东西流淌的湟水河;台体南侧与堡子岭之同有一条丽水冲刷形成的深沟相隔。该烽火合西约 3千米为柳湾烽火台,向东约5.1千米为中村堡。烽火台整体呈覆斗形,由底部向上收分1-1.3米,剖面呈梯形。台体系黄士夯筑,士质纯净,芬层清晰,夯层厚0.12米。夯层中发现有松木材质的栣木,直径0.08 米。台体高5米;底部略呈长方形,南北长5.5、东西宽4.5米;顶部略星不规则形,东壁长4.1、南壁长2.8 米,因台体东北角已坍塌,北壁长2.1米,西壁顶长斜距为4.3米。 该烽火合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台体西北部坍塌严重,顶部呈南高北低斜坡状。东南角底部坍塌形成了高2、深1.3米的凹槽。南、北壁均有风蚀凹槽,西北角有人为攀爬台体形成的脚窝和斜坡;台体底部东、南、西壁人为用挖掘为下挖5.3米造成台体高悬,并且在西面形成了一个长12、宽11、深5.3 米的长方形沟槽,严重后及台体的保存。损毀原因主要有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表现为自然坍塌、风蚀凹槽、人工削挖等。 此烽火合位于平安湟水南岸烽燧线上,东与东村烽火台相连,西与柳湾烽火台相接。”
    ShijiayingBeaconTowerinPing'an
平安区石家营烽火台
ShijiayingBeaconTowerinPing'an
  • 平安区上红庄烽火台遗址
    平安区上红庄烽火台遗址,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记述:“位于平安县小峽镇上红庄村村南约 0.4千米的山丘上。烽火台所处的小山丘位于湟水南岸,视野开阔。山丘西侧城下是小峽镇销店村砖瓦厂,北面山城有5个当地民众用土块、石块堆放的“镇”;向北0.5千米是109国道;北距湟水河1千米,该烽火台东3.7千米与柳湾烽火台遥遥相望。该烽火台整体呈覆斗形,由底部向上收分1-1.9 米,剖面呈梯形。台体用黄土夯筑,夯层清晰,厚0.09-0.11 米。台体高5.3米;底部略呈不规则形,东壁长5.1、南壁长6.2、西壁长5.1、北壁长5.6米:项部因人为踩踏而略呈长方形,东西长2.3、南北长1.2米。 该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台体被当地的人们用作镇煞邪魔、保佑平安的 “镇”,其顶部放置有包裹着红绸和经文的木桩。东壁底部有风蚀凹槽高 0.4、深0.5 米,东北角因粉状、片状剥蚀脱落呈园角形:因人们的祭祀活动,使南壁经常被踩踏,南壁中部坍塌成斜坡;西壁有雨蚀冲沟,宽约0.3-0.5 米。台体西侧砖瓦厂挖掘取士烧砖形成的沟槽北距台体仅7米,严重危机台体的保存。损毀原因主要为自然因素的破坏,表现同上述。该烽火台位于平安县湟水南岸烽燧线的西端,东面与柳湾烽火台相连,向西可与西宁相望。”
    Ping'anDistrictShanghongzhuang
平安区上红庄烽火台遗址
Ping'anDistrictShanghongzhuang
  • 互助曹家堡遗址
    互助曹家堡遗址,曹家堡隶属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寨乡,位于湟水北岸。此堡始建年代无从得知。据青海新闻网记述:此堡系长方形,夯土筑,北南约三百米,东西二百五十米,墙高约六米,墙基宽两米,墙顶宽一米,北墙中部筑有五米见方土墩一处,高约九米。解放初期,曹家堡仅六十多户人家,四百多口人。1955年合作化后增开北门、东门。堡四周围墙被挖运至田间当肥料。解放后,曹家堡是青海通向外省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曹家堡火车站曾是青藏铁路上的一个重要的物资转运站。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曹家堡机场则为青海通向世界架起了空中走廊。伴随着海东撤地建市、海东工业园区的成立,曹家堡村在2011年被整村征地拆迁,成为临空综合经济园的主战场。作为一个村落的曹家堡,自此在湟水北岸永远消失了。曹家人不见了,曹家堡村也不复存在了,但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曹家堡的名字仍在沿用。 在实地寻找遗址中,找到了一些疑似痕迹,渴望专家学者朋友们能够赐教。   
    HuzhuCaojiapuSite
互助曹家堡遗址
HuzhuCaojiapuSite
  • 伏俟城西北双城
    青海湖伏俟城,伏俟”为鲜卑语,汉意“王者之城”。当地人称铁卜加古城。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政府北约2.5公里、菜济(切吉)河南、青海湖西北约7.5公里处。公元540年,吐谷浑夸吕即位称汗,定都于此,名伏俟城,距今约有1500多年历史。 有关专家学者近几年联合考察时,在伏俟城外城外的东部及东北部发现3座城址。东部两座城址被命名为东部南城、东部北城。位于外城东墙中部以东1200米处,南北排列,两城相距220米,在城中采集到大量绳纹板瓦、筒瓦以及陶器残片。两城一大一小,东部北城比东部南城大将近一倍。伏俟城西北小城距伏俟城东北角1552米,伏俟城西北双城(本次航拍发现疑似古城痕迹)距伏俟城西北小城273米。2024年5月24日拍摄。
    FuqiCityNorthwestTwinCities
伏俟城西北双城
FuqiCityNorthwestTwinCities
  • 伏俟城东部北城
    青海湖伏俟城,伏俟”为鲜卑语,汉意“王者之城”。当地人称铁卜加古城。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政府北约2.5公里、菜济(切吉)河南、青海湖西北约7.5公里处。公元540年,吐谷浑夸吕即位称汗,定都于此,名伏俟城,距今约有1500多年历史。 有关专家学者近几年联合考察时,在伏俟城外城外的东部及东北部发现3座城址。东部两座城址被命名为东部南城、东部北城。位于外城东墙中部以东1200米处,南北排列,两城相距220米,在城中采集到大量绳纹板瓦、筒瓦以及陶器残片。两城一大一小,东部北城比东部南城大将近一倍。2024年5月24日拍摄。
    TheeasternpartofFuqiCityandthe
伏俟城东部北城
TheeasternpartofFuqiCityandthe
  • 伏俟城东部南城
    青海湖伏俟城,伏俟”为鲜卑语,汉意“王者之城”。当地人称铁卜加古城。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政府北约2.5公里、菜济(切吉)河南、青海湖西北约7.5公里处。公元540年,吐谷浑夸吕即位称汗,定都于此,名伏俟城,距今约有1500多年历史。 有关专家学者近几年联合考察时,在伏俟城外城外的东部及东北部发现3座城址。东部两座城址被命名为东部南城、东部北城。位于外城东墙中部以东1200米处,南北排列,两城相距220米,在城中采集到大量绳纹板瓦、筒瓦以及陶器残片。两城一大一小,东部北城比东部南城大将近一倍。2024年5月24日拍摄。
    Thesouthernpartoftheeasternpar
伏俟城东部南城
Thesouthernpartoftheeasternpar
  • 刚察县北向阳古城遗址
    北向阳城址,位于海北州刚察县吉尔孟乡向阳村布哈河冲积平原上,始建于汉代, 省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叙述:“王莽所置西海郡辖县之一,原名无考。城东西长160米,南北宽 300 米。城墙夯士筑,残高 1.5-3米,基宽约20 米,顶宽 5米。门南向,宽 15 米。城内有南北中轴大道,西部有房址,采集有陶片。”通过实地航拍,南部城墙应该被河水冲毁,现只能看到城墙三面轮廓。另有专家学者测绘古城南北300米、东西400米,呈长方形,城高2-5米、基宽12米。是汉西海郡所属五县之一的驻地。距东面吉尔孟城址6公里。
    TheNorthXiangyangAncientCitySi
刚察县北向阳古城遗址
TheNorthXiangyangAncientCitySi
  • 海南州群科加拉城址
    群科加拉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乡群科加拉村。群科加拉村坐落在青海湖滨,村西有一条小沙沟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75米,南北宽150米。城墙破坏严重,仅见轮廓,夯士筑。城内现存残碑一通,碑首刻云龙纹及“敕封”字样。文化堆积厚50厘米,地面散布有杂骨、陶片,河沟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层中夹有杂骨、陶片、鱼骨,其中以鱼骨较多。陶片多较细碎,能看出器形的有加砂陶双耳罐、无耳罐、壶等。从陶器观察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QunKogaraCitySiteinHainanProvi
海南州群科加拉城址
QunKogaraCitySiteinHainanProvi
  • 循化县清水乡阿麻岔古城堡
    阿麻岔古城堡位于循化县清水乡黄河北岸阿麻岔沟口东侧高台处,距县城东6公里,距西宁159公里处。始建于汉代,其北靠积石山,南临黄河,东西为崖壁,东西北三面有城墙,南临黄河无城墙.城墙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30米,墙宽7米,高1.5-8米,东西各有一门.这座古城,同古什群峡口古城堡是“姐妹”城,是积石峡西口桥头堡之一,是驻兵屯守的军事桥头堡。2024年5月26日拍摄。
    AmachaAncientCastle,QingshuiTo
循化县清水乡阿麻岔古城堡
AmachaAncientCastle,QingshuiTo
总计 410 个记录,共 35 页,当前第 3 页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友情链接: 青林摄影(网易博客) | 藏地影像微信公众号 |
电话:13897162734 18997226648    邮 箱:815530929@qq.com
藏地影像版权所有      征图信息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