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都乎古堡:年都乎是原四屯之中计屯所在地。“年都乎”一名是藏语,“年”被译为“历或法力”之意,“都”被解释为“闪电、霹雳”之意。位于同仁县城北1公里的年都乎村内,隆务河西岸台地上,始建于明代,呈梯形状,东西长345米,南北均长100米,占地34500平方米,墙体为黄土夯筑,基宽4米,夯层为14-15cm,开东、北二门,堡内共居住居民276户,1384人,古堡内村民均为土族。城堡三面筑墙,南面临悬崖。整体保存完整,布局十分精巧,紧凑,深深巷道四通八达,鳞次栉比的堡内庭院隔墙相连,院内房屋为中原式二层楼阁,古朴典雅,独具特色。年都乎人自称霍尔,是成吉思汗军队中属于多达那波大将手下的霍尔美赤裤后裔,年都人服饰上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穿红色裤子,说以前年都乎人都穿红裤子。该城堡是同仁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底蕴丰厚。堡内居民都是热贡“堆绣、唐卡”绘画艺人,被誉为“热贡堆绣之乡”。2022年2月10日拍摄。
Nianduhuancientcastle,TongrenC
|
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古堡 |
 |
Nianduhuancientcastle,TongrenC |
|
-
保安古堡,位于海南州同仁县城北13公里处保安镇内,隆务河东岸台地上。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明代万历年间改设“保安堡”,置保安设备署,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重新扩建。保安堡是在原脱屯之基础上建城。清雍正十年(1730年),改设“保安营”。保安四屯在保安堡中军千总王延仪守卫此地,并在计屯(年都乎城堡)、吴屯(吾屯城堡)、李屯(郭麻日城堡)、脱屯(保安古城)等四屯筑建城堡,防御“西海蒙古”。清代雍正后增设营制,增设都司衙门,成为甘青地区历史上重要的口外重镇和军事阵地,成为明清中央政府在隆务河流域控制各部落的一个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古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90米,南北长316米,占地60040平方米。墙体为黄土夯筑,夯层为10-15cm,残高10米,基宽6米,开南、北二门,城内共住居民119户,600余人。古城村民均为汉族。2022年
Baoancastle,TongrenCounty,Hain
|
海南州同仁县保安古堡 |
 |
Baoancastle,TongrenCounty,Hain |
|
-
珠固寺,藏语全称:"噶丹沁科林",意为"具喜法轮洲"。位于海北州门源县浩门镇72公里的寺沟村内的解放村。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原西藏哲蚌寺郭芒扎仓主持、今大通县广惠寺的创建者赞布·顿珠嘉措(1613—1665),受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指派,资助该静房僧人仙米尼丹巴、多隆贡巴、哇萨贡巴等将原有静房扩建为珠固寺。建寺35年后遭洪水搬迁现址重建。清雍正(1723),因罗卜藏丹津反清,珠固寺被朝廷焚毁。清雍正十年(1732),第二世敏珠尔罗桑丹增嘉猎主持重建。珠固寺建寺早于广惠寺故有广惠寺之母之说,但广惠寺势力和影响远超过珠固寺,故一般将珠固寺列为广惠寺的属寺。1910年因酥油灯焚毁大经堂,六年后,由内蒙古阿拉善美仁亲王资助重建。寺沟沟口对面是门源八景之一雾山虎豹。2020年6月25日拍摄。
Zhugutemple,MenyuanCounty
|
门源县珠固寺 |
 |
Zhugutemple,MenyuanCounty |
|
-
籼米寺,距离海北州门源县城50多公里,原名赛尼寺、显明寺,藏语为噶丹达杰林,意为“具喜兴旺洲”,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由西藏蛰蚌寺喇嘛才旦东主首建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上赛地赛尼沟,后重建于门源仙米讨拉沟。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罗卜藏丹津叛清事件,同年十二月清王朝派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率兵征剿,攻占西宁,次年五月,年羹尧亲自率兵到达赛地,将寺院全部烧毁。后来,四川提督岳钟琪下令该寺迁往门源地区。到清雍正三年由一等侍卫散秩大臣达鼐将原属加多寺的一半领地划归该寺,由四世阿群活佛旦增成勒尖木措主持,选择了森林茂密、依山傍水的讨拉沟,重建寺院。该寺至清乾隆时僧众达到510多人。有近400年的历史。2013年1月21日开拍。
Xianmitemple,MenyuanCounty
|
门源县籼米寺 |
 |
Xianmitemple,MenyuanCounty |
|
-
岗察寺,也称纲擦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岗察乡南偏东6.5公里的色格隆洼沟南面山坳,为文都寺赛卡活佛所辖寺院,属格鲁派。该寺传说建于清康熙年间,1958年关闭。1962年西北族工作会议后批准开放,当时有寺僧5人,1967年再次关闭。1980年10月22日批准开放。距循化县城31公里。2016年7月16日拍摄。
Gangchatemple,XunhuaCounty
|
循化县岗察寺 |
 |
Gangchatemple,XunhuaCounty |
|
-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城南21公里处的马圈沟口,面朝瞿昙河,背靠罗汉山,北依松花顶,南对照碑山。藏语称“卓仓拉康果丹代”,又称“卓仓多杰羌”,意为“卓仓持金刚佛寺”,始建于建于明洪二十五年(1392年),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其精美在青海境内没有之二。该寺因所藏珍贵文物以及巨幅彩色壁画而闻名。瞿昙寺是典型的明代早期的官式建筑群。历史上瞿昙寺曾领属十三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赐名“瞿昙寺”,并任命三丹罗追为西宁僧纲司都纲。明朝初年的四位皇帝(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先后下了7道敕谕,派太监率工匠历时36年修建完成瞿寺。
僧众到明朝末年达到500多人,清朝末年为300多人,1949年前夕为60多人。1958年前夕,该寺仅余18户34人(其中活佛2人(智合仓活佛仓成善、卓仓居巴仓活佛梅居巴),完德12人)。瞿昙寺内设有时轮学院。
1958年后,瞿昙寺成为青海省获得保留的11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2020年7月21日拍摄。
Qutantemple,LeduDistrict
|
乐都区瞿昙寺 |
 |
Qutantemple,LeduDistrict |
|
-
拉卡村烽火台有两座,位于西宁市互助县五十镇北庄古城东面,一座位于互助县松多乡拉卡村东南尕斯沟 1.5 千米处的山脊上,当地俗称为墩岭或大墩。烽火台 地处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山梁上,其东临水磨沟,西连尕斯沟。该烽火台西北距拉卡村 2 号 烽火台 1.67 千米。《西宁志》记载∶"威远头墩 城东北一百五十里。"此处"城"指西宁卫城,而拉卡村 1 号 烽火台位于威远镇东北方向的松多乡,此处位于西宁东北约 75 干米。故从方向和里距来分 析,该烽火台即是文献中记载的威远头墩。 该烽火台地处山脊,当地俗称墩岭或大墩。该烽火台位干马营保西北。北庄古城保东南。可向两堡之间传递信息。故推测该烽火台可能为堡寨性质的烽火台。2021年12月30日拍摄。
Beacontower,lLakavillage,Huzhu
|
互助县l拉卡村烽火台 |
 |
Beacontower,lLakavillage,Huzhu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