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通县城关镇下毛伯胜一号烽火台,位于城关镇西南面山顶,与南面二号下毛伯胜烽火台、北面宽多洛烽火台相望。
据青海省明长城调研数据:下毛伯胜烽火台位于大通县城关镇下毛伯胜村村南约0.2千米的山头上。烽火台所处的小山丘视野开阔,可与北面宝库、新庄,西北的西山、青林,西面的逊让、多林相望。其北距城关镇下毛伯胜村约0.2千米,村内水泥道路与大通至海晏的公路相连,公路以北0.05千米是自西向东流淌的黑林河河水。烽火台东、西、北三面的山体坡度陡峭,东面的坡度在70°以上,不易攀爬。烽火台环壕周边均已开垦为梯田。本座烽火台系由台体与环壕构成。烽火台台体整体为覆斗形,由底向上逐渐收分,收分0.8米。剖面呈梯形台体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15~0.2米。台体高3.3米;底部呈正方形,边长5.2米;顶部呈正方形,边长4米在烽火台台体南壁有一个类似二层台的夯土建筑,高1.2米;底部为正方形,边长5.3米;顶部为正
方形,边长4米。烽火台外侧有环壕。环壕内侧沟沿距台体东、西、北壁长4米,距南壁长3.6米壕沟口宽2-2.5、底宽0.6、深1.9米,土垄高1.8、底宽1.8米。壕沟除了南边的外侧土垄被毁之外,其余三边壕沟保存较好。
该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东壁北部坍塌形成了洞窟,东、西、南壁均有漏斗形雨蚀冲沟贯穿台体。东、西、北壁底部的坍塌堆土呈斜坡;在烽火台南侧有一条宽2米的小路从西面穿过壕沟沟底,至烽火台南壁转而向北至烽火台。台体壁面有登台脚窝。烽火台位于耕地中,台体及周边被削挖,致局部南侧环壕消失。东侧环壕内有一人为挖掘的土坑,宽1~1.4、深1.2米。损毁原因以自然因素为主,表现为坍塌、裂缝、雨蚀冲沟等。该烽火台山丘之下即为黑林河和北川河,这两条河的河谷均是从青海湖进入大通境内的重要通道,下毛伯胜烽火台修筑在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应属要道烽燧。
No.1beacontower,MaoBosheng,Che
|
大通县城关镇下毛伯胜一号 |
 |
No.1beacontower,MaoBosheng,Che |
|
-
海北州祁连县峨堡古城峨堡,亦作俄博、敖包等,系蒙古语音译,意为祭神的石垒,其原意为路标,后引申为路神,有祈祷“峨堡”神保佑行人路途平安之意。
峨堡古城约始建于公元1206-1279年间,位于国道227线(即宁张公路)与峨祁公路交汇处的祁连县峨堡镇,东距祁连县城72公里,东经100°7′,北纬37°9′,海拔3645米,系通往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也是祁连至门源、西宁的必经之地,是古丝绸之路南路上的重要驿站、茶马互市及军事要塞,素有青海北大门之称<西宁府志·古迹>>载:“(峨堡古城)在卫治西北、永安城西140里,元时筑,今遗亘尚存。”此城为夯土筑,东西长230米,南北长280米,城墙残高6米,宽6米,北城墙正中及城四角各有一个马面,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北因临山而无门,门宽11米,均有瓮城。瓮城东西30米,南北25米,瓮城门宽5米,长8米,呈圆弧状马蹄形,夯土层10至12厘米,城内有一城隍庙遗址,呈不规则梯形,夯土筑,夯土层10至12厘米,城外有点将台、烽燧遗址仍依稀可辩。
EbaoAncientCity,QilianCounty,H
|
海北州祁连县峨堡古城 |
 |
EbaoAncientCity,QilianCounty,H |
|
-
海北州祁连县阿柔大寺,亦称"阿力克大寺”,藏语称“阿柔县喜宏法洲”。位于祁连县治八宝东南21公里处,在今草大坂乡政府所在地贡白加龙。
据百度介绍:阿柔大寺为阿柔(即阿力克)部落的寺院。据该寺现世阿里活佛嘉措所写《阿柔大寺简志》,阿柔部落原驻牧于今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曲什安河流域至玛卿雪山一带,初由阿柔完德扎… 巴旺秋的九子繁衍的九个族份,另有阿柔代芒和阿柔芒拉木可个族份,合计11个小部落,共组成阿柔部落。明万历年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来青海传教,该部落头人华桑加布和桑杰加等人请三世达赖到自己驻牧地,奉献大批布施。三世达赖在这里曾讲经传法,为以后建寺奠定了基础。清顺治年间,五世达赖进京途经青海,阿柔部落头人又迎请五世达赖到部落,请求建寺。后经五世达赖允准,由夏扎大喇嘛和阿柔然坚巴克尊嘉措二人主持,于仲塔地方建成阿柔寺,取法名为“具喜宏法洲”。约在清道光年间,头人却丹时期阿柔部落一部分北迁祁连,于现址重建寺院,但规模较小。本世纪四十年代,在阿柔千户南喀才昂和百户阿多等人支持下, 该寺发展很快,成为祁连县境内最大的格鲁派寺院。1958年前,全寺有大小殿堂5座,共有土房建筑840间,用作经堂和佛堂的巨型牛毛帐篷和蒙古包7顶,全寺有马50匹,牛430头,寺僧多达250人,其中大小活佛15人。1958年后建筑多被拆毁, 1962年一度开放,人寺僧徒23人,新建土房经堂和140多间僧舍,1966年再次关闭,并拆毁了部分建筑。1980年11月20日阿柔大寺又重新批准开放,新建土房经堂1座,客房9间,茶房 3间,僧舍50余间,蒙古包佛堂1个,现有寺僧24人。该寺的大型活动有正月祈愿法会、四月的守斋戒会、六月的供养会和住夏活动、十月的甘丹五供节以及显宗学院的四季学经期会和修供大威德金刚、马首金刚的仪轨等。
AlouTemple,QilianCounty,Haibei
|
海北州祁连县阿柔大寺 |
 |
AlouTemple,QilianCounty,Haibei |
|
-
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三角古城遗址位于祁连县东侧大约18-19公里处的黄草沟村,海拔3225米,地处祁连山脉和八宝河的环绕之中,周围都是风貌草场。古城呈现梯形状,东西长210米,中部宽120米。属宋代遗址。遗址东西宽210米,南北长150米和125米,城墙残高5米,夯土层厚10-12厘米。城外有护城河,环绕东西北三方,河呈梯形状,深约20米,宽30米,水从北面恰当山沟引入,现遗存有柏木桥架(局部)。其南崖(临公路)有洞一处,口呈半圆,洞边平石砌筑,进洞约15米处已塌方堵塞。洞旁另有小洞,内尚存木炭,深不可测,周围有烧制古砖、陶片、朽木。南有城门及瓮城,瓮城门向西;南北各有5个马面(包括两个城角),东墙已严重破坏。东北部、北部、西部、南部正中、中央偏南各有一组建筑,东北部、北部正中的墙基仍可分辨,东北部建筑为两间房屋,东西宽11.3米,西间长9.2米,东套间长8米,门宽3.2米。1986年,三角城遗址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SanjiaoAncientCitySite,QilianC
|
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三角古 |
 |
SanjiaoAncientCitySite,QilianC |
|
-
蕃城子位于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多巴村内,距破塌城南面几百米,蕃子城东面是多巴新城,可惜实地拍摄时没有找到任何遗迹。蕃子城只拍到了两端古城残垣,一段是独立体,一段为房基。当地村民讲我拍到的这两段是蕃子城的北城墙,二十年前还剩很多城墙。李智信《青海古城考辨》中记载“残长约20米,基宽近8米,残高约5米,有马面,夯土层厚约10~15公分,夯层中多夹杂砂砾碎石。其余城墙无存,城池面积不详。此城应为唐代临蕃城。”始建年代可能被破塌城晚一些。2022年6月13日拍摄。
Fanzicheng(linfancheng)site,DO
|
西宁湟中多巴镇蕃子城(临 |
 |
Fanzicheng(linfancheng)site,DO |
|
-
西宁湟中多巴镇破塌城遗址,李智信《青海古城考辨》描述:“位于湟中县多巴镇多巴村北,城南距湟水约1公里,东距西纳河约800米,西北依猪头山(北象山、白象山)。城现在仅存西北角及西南角部分残墙。残高2~10米,基宽11米,夯土层厚6~8厘米,用沙石泥土混合筑成。城内文化堆积厚20~80厘米,西北部文化层较厚,向东南方向逐渐变薄。地面及断崖上散布有大量汉代绳纹陶罐、瓮残片及板瓦、筒瓦、兽骨等遗物。湟中县博物馆曾征集到出于该城内的汉代“五铢钱”、九枝铜灯、铜镜等文物。据当地群众反映,此城原有东、南、西三个“豁口”。根据反映情况实测,城约呈正方形。边长约250米。此城应是临羌新县故城。”
据网络资料显示:临羌县是湟水流域自汉代以来第一个县级建置。临羌城就是在靠近羌人居住的地方建立的城堡。建置时间应在武帝元鼎6年(公元年111年),和李息、徐自为讨平羌乱之事有关。临羌新县俗称破塌城。自古以来为西边交通军事重镇。破塌城在1960年时能看出轮廓,东西250米,南北250米,呈正方形,有东、西、南三门,城墙附有马面。这个临羌城,唐代曾一度改称临蕃城(因为吐蕃人代替了羌人和吐谷浑人)。但这只是官方称谓,民间仍沿呼旧称。直到宋代收复河湟地区,也曾一度改名宁西城,当地的唃厮啰人仍称林擒城、林金城、林精城、临谷城、历精城等,实际还是叫它临羌城。
本人实地拍摄时,通过村民领路只拍到了村民庄廓房墙边灌木丛林中的破塌城纪念碑,通过航拍也无法再看清古城轮廓和任何古城遗迹,很是可惜。2022年6月12日拍摄。
RuinsofbotaCity,DOPATown,Huang
|
西宁湟中多巴镇破塌城遗址 |
 |
RuinsofbotaCity,DOPATown,Huang |
|
-
普济寺,又称为寄骨寺,位于西宁市城中区南门体育场北侧,花园南街67号。清乾隆四年(1739年),西宁道事杨应琚等为暂外地人遗尸,在南门外修建漏泽园一处,寺址坐南向北,四周房屋共30余楹,编成字号,停寄遗骸,人们通称“寄骨寺”。百余年后的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信徒洋行经理沈得璞先后捐银60两,在寄骨寺之西侧,隔墙建“普济寺”,一墙隔两寺,工程由杨进湘主持修建。普济寺凡二进,里建有三楹较气派的南大殿,殿内供奉地藏王菩萨,后又塑观音像。上世20年代初,曾将南大街印心寺精致的十八罗汉塑像也迁至此寺。因寄骨修建在前,普济寺修建在后,人们往往统称“寄骨寺”。1953年,随着南门体育场建设时将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寄骨寺被拆除,普济寺得以幸存。2022年6月1日们拍摄。
Pujitemple,ChengzhongDistrict,
|
西宁市城中区普济寺 |
 |
Pujitemple,ChengzhongDistrict,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