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影像
首 页
Home
人物
character
民俗
folk custom
服饰
Clothes & Accessories
建筑
Architecture
风光
Scenery
动物
Animal
植物
Plants
特产
Special products
纪实
Documentary
艺术
Art
专题
special
旧照
Old Photos
收藏
Collection
摄影家
photographer
视频
Video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相册展示 > 古迹 >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
  •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01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善马沟村二社村北1千米山顶上。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描述:“该烽火台位于台子乡西北山顶,周围为农耕梯田。该烽火台东北与直沟村烽火台,东南与上台子村1号烽火台、善马沟村 2 号烽火台,西与格隆村烽火合均能遥相呼应。烽火台台体整体呈覆斗形,底大项小,由底部向上部逐渐收分 1.4-1.9 米,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剖面为梯形。台体是用黄褐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2 米。台体残高 3.7 米;底部与顶部均呈长方形,底部南北长4.5-5.4、东西宽4.9米;顶部南北长2.7、东西宽2.3-2.7米。 该烽火合整体保存狀況一般。烽火台局部被挖毀,晚期人们在四周用石块垒研,并在台休项部垒有一个梯形士墩,利用改建为祭山神、辟邪等宗教场地。损毁原因以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为主,表现为人为削挖及改建等;自然因素表现为自然坍塌、风雨侵蚀等。从该烽火台与南门峽的地理位置分析,该烽火台位于文献记载的西石峽石榨附近,应属峽榨烽火台。”2023/10/7, 拍摄。
    No.1BeaconToweroftheMingGreatW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
No.1BeaconToweroftheMingGreatW
  •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02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善马沟村二社村北1千米山顶上。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描述:“该烽火台位于台子乡西北山顶,周围为农耕梯田。该烽火台东北与直沟村烽火台,东南与上台子村1号烽火台、善马沟村 2 号烽火台,西与格隆村烽火合均能遥相呼应。烽火台台体整体呈覆斗形,底大项小,由底部向上部逐渐收分 1.4-1.9 米,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剖面为梯形。台体是用黄褐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2 米。台体残高 3.7 米;底部与顶部均呈长方形,底部南北长4.5-5.4、东西宽4.9米;顶部南北长2.7、东西宽2.3-2.7米。 该烽火合整体保存狀況一般。烽火台局部被挖毀,晚期人们在四周用石块垒研,并在台休项部垒有一个梯形士墩,利用改建为祭山神、辟邪等宗教场地。损毁原因以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为主,表现为人为削挖及改建等;自然因素表现为自然坍塌、风雨侵蚀等。从该烽火台与南门峽的地理位置分析,该烽火台位于文献记载的西石峽石榨附近,应属峽榨烽火台。”2023/10/7, 拍摄。
    No.1BeaconToweroftheMingGreatW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
No.1BeaconToweroftheMingGreatW
  •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03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善马沟村二社村北1千米山顶上。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描述:“该烽火台位于台子乡西北山顶,周围为农耕梯田。该烽火台东北与直沟村烽火台,东南与上台子村1号烽火台、善马沟村 2 号烽火台,西与格隆村烽火合均能遥相呼应。烽火台台体整体呈覆斗形,底大项小,由底部向上部逐渐收分 1.4-1.9 米,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剖面为梯形。台体是用黄褐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2 米。台体残高 3.7 米;底部与顶部均呈长方形,底部南北长4.5-5.4、东西宽4.9米;顶部南北长2.7、东西宽2.3-2.7米。 该烽火合整体保存狀況一般。烽火台局部被挖毀,晚期人们在四周用石块垒研,并在台休项部垒有一个梯形士墩,利用改建为祭山神、辟邪等宗教场地。损毁原因以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为主,表现为人为削挖及改建等;自然因素表现为自然坍塌、风雨侵蚀等。从该烽火台与南门峽的地理位置分析,该烽火台位于文献记载的西石峽石榨附近,应属峽榨烽火台。”2023/10/7, 拍摄。
    No.1BeaconToweroftheMingGreatW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
No.1BeaconToweroftheMingGreatW
  •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04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善马沟村二社村北1千米山顶上。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描述:“该烽火台位于台子乡西北山顶,周围为农耕梯田。该烽火台东北与直沟村烽火台,东南与上台子村1号烽火台、善马沟村 2 号烽火台,西与格隆村烽火合均能遥相呼应。烽火台台体整体呈覆斗形,底大项小,由底部向上部逐渐收分 1.4-1.9 米,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剖面为梯形。台体是用黄褐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2 米。台体残高 3.7 米;底部与顶部均呈长方形,底部南北长4.5-5.4、东西宽4.9米;顶部南北长2.7、东西宽2.3-2.7米。 该烽火合整体保存狀況一般。烽火台局部被挖毀,晚期人们在四周用石块垒研,并在台休项部垒有一个梯形士墩,利用改建为祭山神、辟邪等宗教场地。损毁原因以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为主,表现为人为削挖及改建等;自然因素表现为自然坍塌、风雨侵蚀等。从该烽火台与南门峽的地理位置分析,该烽火台位于文献记载的西石峽石榨附近,应属峽榨烽火台。”2023/10/7, 拍摄。
    No.1BeaconToweroftheMingGreatW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
No.1BeaconToweroftheMingGreatW
  •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05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善马沟村二社村北1千米山顶上。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描述:“该烽火台位于台子乡西北山顶,周围为农耕梯田。该烽火台东北与直沟村烽火台,东南与上台子村1号烽火台、善马沟村 2 号烽火台,西与格隆村烽火合均能遥相呼应。烽火台台体整体呈覆斗形,底大项小,由底部向上部逐渐收分 1.4-1.9 米,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剖面为梯形。台体是用黄褐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2 米。台体残高 3.7 米;底部与顶部均呈长方形,底部南北长4.5-5.4、东西宽4.9米;顶部南北长2.7、东西宽2.3-2.7米。 该烽火合整体保存狀況一般。烽火台局部被挖毀,晚期人们在四周用石块垒研,并在台休项部垒有一个梯形士墩,利用改建为祭山神、辟邪等宗教场地。损毁原因以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为主,表现为人为削挖及改建等;自然因素表现为自然坍塌、风雨侵蚀等。从该烽火台与南门峽的地理位置分析,该烽火台位于文献记载的西石峽石榨附近,应属峽榨烽火台。”2023/10/7, 拍摄。
    No.1BeaconToweroftheMingGreatW
互助县善马沟明长城1号烽
No.1BeaconToweroftheMingGreatW
友情链接: 青林摄影(网易博客) | 藏地影像微信公众号 |
电话:13897162734 18997226648    邮 箱:815530929@qq.com
藏地影像版权所有      征图信息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