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影像
首 页
Home
人物
character
民俗
folk custom
服饰
Clothes & Accessories
建筑
Architecture
风光
Scenery
动物
Animal
植物
Plants
特产
Special products
纪实
Documentary
艺术
Art
专题
special
旧照
Old Photos
收藏
Collection
摄影家
photographer
视频
Video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相册展示 > 古迹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01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02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03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04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05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06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07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08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09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10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11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12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13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14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15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湾岭马家山烽火台16
    古鄯镇张家湾岭上的马家山烽火台,俗称“马家山烽火台”,据《西镇志》为“红崖山墩”,《秦边罕略》为“分水岭墩”。位于古鄯古城南面,直线距离约2.6公里。马家山烽火台属于民和境内的“明长城”系列,修筑在民和由北向南第五道山梁上,该山梁是民和境内黄河和湟水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圆形墩台,直径30米,四周围墙包围,四边形的围墙西宽东窄似梯形,周长260米,墩台和围墙都由黄土夯成。东面围墙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围墙已成残垣断壁。四周依地形开垦梯田,上下连成无数之阶梯。2023/5/19日拍摄时,圆形墩台南面有一个新的盗洞。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张家
ZhangjiawanRidgeMajiashanBeaco
友情链接: 青林摄影(网易博客) | 藏地影像微信公众号 |
电话:13897162734 18997226648    邮 箱:815530929@qq.com
藏地影像版权所有      征图信息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