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影像
首 页
Home
人物
character
民俗
folk custom
服饰
Clothes & Accessories
建筑
Architecture
风光
Scenery
动物
Animal
植物
Plants
特产
Special products
纪实
Documentary
艺术
Art
专题
special
旧照
Old Photos
收藏
Collection
摄影家
photographer
视频
Video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相册展示 > 鸟类 > 藏鹀
  • 藏鹀01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4月2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01
TibetanBunting
  • 藏鹀02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4月2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02
TibetanBunting
  • 藏鹀03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4月2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03
TibetanBunting
  • 藏鹀04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4月2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04
TibetanBunting
  • 藏鹀05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4月2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05
TibetanBunting
  • 藏鹀06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4月2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06
TibetanBunting
  • 藏鹀07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4月2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07
TibetanBunting
  • 藏鹀08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4月2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08
TibetanBunting
  • 藏鹀09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4月2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09
TibetanBunting
  • 藏鹀10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4月2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10
TibetanBunting
  • 藏鹀11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6月4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11
TibetanBunting
  • 藏鹀12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6月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12
TibetanBunting
  • 藏鹀13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6月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13
TibetanBunting
  • 藏鹀14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6月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14
TibetanBunting
  • 藏鹀15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6月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15
TibetanBunting
  • 藏鹀16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18年6月7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16
TibetanBunting
  • 藏鹀17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21年9月18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17
TibetanBunting
  • 藏鹀18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21年9月18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18
TibetanBunting
  • 藏鹀19
    藏鹀(学名:Emberiza koslowi):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鲜红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带与下胸的纯灰色等形态特征,与其它各种鹀显著区别。 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昌都北部澜沧江上游一带等地,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草原和灌丛,常栖于青藏高原山柳灌丛地带。2021年9月18日拍摄于青海玉树。
    TibetanBunting
藏鹀19
TibetanBunting
友情链接: 青林摄影(网易博客) | 藏地影像微信公众号 |
电话:13897162734 18997226648    邮 箱:815530929@qq.com
藏地影像版权所有      征图信息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