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
图片ID :ZDYX000029165
图片类别:古迹
摄影师:QL
授权模式:PE
图片尺寸:17862 x 6407
图片大小:72.02 MB
图片价格:RMB560
图片说明:互助县卡拉村明长城1号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松多乡拉卡村东南尕斯沟 1.5 千米处的山脊上,当地俗称为墩岭或大墩。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描述:“烽火台地处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山梁上,其东临水磨沟,西连尕斯沟。该烽火台西北距拉卡村2 号烽火台 1.67 千米。烽火台台体整体呈覆斗形,由底部向上逐渐收分0.3-0.5 米,平面呈长方形,剖面呈梯形。台体用黄士夯筑而成,夯层厚0.13-0.16 米;夯土中夹杂少量的碎石和树干,用以加固台体;台体东壁、西壁和北壁表面发现桩木孔洞,孔洞直径 0.14 米。西壁枉木孔洞上下间距1.2 米,左右间距1.7米;东壁夯土中残存木楔。台体残高4.2-5.7米;底部略呈正方形,边长4.8米;顶部略呈方形,东西长4.4、南北宽4.2米。
该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台体顶部、东壁、南壁坍塌十分严重。项部已失原貌,坍塌并存裂隙;西壁风蚀严重,有风蚀浅坑,呈片状脱落:北壁台体顶部因水冲呈台阶状,高低不平,壁面呈片状剥离,并有多条裂缝。损毁原因以自然因素为主,表现为自然坍塌、开裂、风雨侵蚀等。
《西宁志》 记载:“威远头墩 城东北一百五十里。”此处“城”指西宁卫城,而拉卡村1号烽火合位于威远镇东北方向的松多乡,此处位于西宁东北约 75千米。故从方向和里距来分析,该烽火台即是文献中记载的威远头墩。
该烽火台地处山脊,当地俗称墩岭或大墩。该烽火台位于马营堡西北,北庄古城堡东南,可向两堡之间传递信息。故推测该烽火台可能为堡寨性质的烽火台。”2023/10/8,拍摄。
关键词:海东市、互助县、松多乡、拉卡村、尕斯沟、墩岭、大墩、威远头墩、烽燧 、烽堠、 烟墩、墩台、土墩、烽火台 Haidong City, Huzhu County, Songduo Township, Laka Village, Gasigou, Dunling, Dadun, Weiyuan Toudun, Fengsui, Fenghou, Yandun, Duntai, Tudun, and Fenghuotai
图片张数: 1/8 |
|
|
|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相册展示 > 古迹 > 互助县卡拉村明长城1号烽火台 |
|
互助县卡拉村明长城1号烽火台01 Mingchangcheng No.1 Beacon Tower, Karacun, Huzhu County |
互助县卡拉村明长城1号烽火台,位于海东市互助县松多乡拉卡村东南尕斯沟 1.5 千米处的山脊上,当地俗称为墩岭或大墩。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描述:“烽火台地处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山梁上,其东临水磨沟,西连尕斯沟。该烽火台西北距拉卡村2 号烽火台 1.67 千米。烽火台台体整体呈覆斗形,由底部向上逐渐收分0.3-0.5 米,平面呈长方形,剖面呈梯形。台体用黄士夯筑而成,夯层厚0.13-0.16 米;夯土中夹杂少量的碎石和树干,用以加固台体;台体东壁、西壁和北壁表面发现桩木孔洞,孔洞直径 0.14 米。西壁枉木孔洞上下间距1.2 米,左右间距1.7米;东壁夯土中残存木楔。台体残高4.2-5.7米;底部略呈正方形,边长4.8米;顶部略呈方形,东西长4.4、南北宽4.2米。
该烽火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台体顶部、东壁、南壁坍塌十分严重。项部已失原貌,坍塌并存裂隙;西壁风蚀严重,有风蚀浅坑,呈片状脱落:北壁台体顶部因水冲呈台阶状,高低不平,壁面呈片状剥离,并有多条裂缝。损毁原因以自然因素为主,表现为自然坍塌、开裂、风雨侵蚀等。
《西宁志》 记载:“威远头墩 城东北一百五十里。”此处“城”指西宁卫城,而拉卡村1号烽火合位于威远镇东北方向的松多乡,此处位于西宁东北约 75千米。故从方向和里距来分析,该烽火台即是文献中记载的威远头墩。
该烽火台地处山脊,当地俗称墩岭或大墩。该烽火台位于马营堡西北,北庄古城堡东南,可向两堡之间传递信息。故推测该烽火台可能为堡寨性质的烽火台。”2023/10/8,拍摄。 |
|
|
|
|
|
|